滴雞精的營養推薦,從這3件事比較起?從營養標示看起。完整拆解滴雞精。【滴雞精的營養小學堂】
市售滴雞精品牌眾多,如何推薦比較?滴雞精功效該如何評估比較?哪一家值得推薦?滴雞精的營養比較評估,從3個層面來觀察,就可以快速掌握,推薦比較時也有清楚的參考依據。
文章目錄
蛋白質可以很簡單,就是吃雞蛋喝牛奶這樣的事。
蛋白質也可以很深奧寬廣,構成生命的精巧運轉。
言歸正傳,充滿傳統情感的滴雞精,如何用現代營養科學的知識系統來評估其營養價值跟功效?現代科技工藝,又將滴雞精的營養密度以及潛在功效推向哪些過去未知的範圍?
整體的營養【蛋白質總量】
營養標示裡就有答案,人人都能懂的蛋白質含量
○直接講重點:請看【蛋白質總量】
○說明:整體的營養,談的是經過人體消化後,可以吸收進入身體的營養質與量。
○前提:使用者本身的消化機能,屬於良好正常運作的狀態(也就是身體健康的時候)。
【蛋白質總量】是每個人都能夠一目瞭然的營養基礎資訊。
-這是食品必須標示的營養資訊,法定包裝上一定要清楚標示蛋白質含量。
-蛋白質含量的高低,在最基礎的層面上,反映了滴雞精的營養密度。
-蛋白質含量數據,就能知道每天該吃幾包才算適當。
舉例來說
常見需要額外補充蛋白質的情境,例如:孕期中後期的孕婦。
營養學建議孕期需額外補充10-15%的蛋白質攝取,用來供應日漸成長的胎兒。
假設孕婦的體重是50公斤,每天建議攝取的蛋白質就是50公克,增加10%,就是要多攝取50*0.1=5公克。
(正常成年人的每日蛋白質攝取量公式為「每公斤體重× 1公克蛋白質」)
以牧田烏骨滴雞精(二代版)為例,1包60ml的滴雞精含有6.2公克蛋白質,所以每天喝一包,就能額外補充大約6.2/50*100%=12.4%。
每個人都可以根據營養標示數據,依此類推就可以。
下表整理出市面主要滴雞精/雞精廠牌的蛋白質含量比較,方便大家參考。
評估滴雞精的整體營養密度,還有更多的深入指標:胺基酸。
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。可以用樂高積木來比喻,胺基酸是拆散的積木,蛋白質則是積木組合出的各種模型成品。
這部分的評估,必須將滴雞精進行【水解胺基酸】分析檢驗。
水解胺基酸檢測的意義是:模擬食物經過人體消化器官分解後的營養組成,並非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組成(這有點不好理解,不過對身體健康正常的人來說,還是個很不錯的評估方式)。
水解胺基酸的專業檢測方法,可以檢測出18種不同種類胺基酸的含量,很多廠商宣稱含有18種胺基酸,其實是這個檢驗項目只能檢測出18種。實際上胺基酸的種類,總共有22種。可千萬不要誤解為雞精只含有18種胺基酸。
直接吸收的營養【游離胺基酸】
【游離胺基酸】,人體直接吸收的營養
滴雞精裡的游離胺基酸含量,可說是評估滴雞精營養密度的最佳指標。
就是說,滴雞精有多少分量的營養,人體可以直接吸收,這個游離胺基酸數據,反映出滴雞精最重要的核心特色,也是滴雞精跟雞湯、雞肉相比較時,營養取向最大的不同點。在進食功能不佳的情況中,很重要。
不同廠家製作滴雞精的設備不同、時間不同、工藝條件不同,當然,能夠把蛋白質裂解到最小單位的能力,也就不同,所以,這也是考驗製作工藝的深度指標。
游離胺基酸檢測數據,除了各種胺基酸含量,也能一併檢測出兩種雙胜肽物質,肌肽、甲肌肽。
肌肽、甲肌肽,都是由兩個胺基酸單元結合而成,屬於雙胜肽。
為多數脊椎動物骨骼肌肉的主要雙胜肽,部分組織裡含有高濃度,也存在於洄游性魚類。
近年來由兩個胺基酸組合而成的雙胜肽,相當受到學界重視。
#牛磺酸
是一種廣泛分布於動物組織中的有機酸。它是膽汁的主要成分,天然存在於食物中,是身體所需營養成分之一,對嬰兒尤為重要,常被放入奶粉的成份裡面。
比較(3)蛋白質小分子的程度 【蛋白質分子量
小分子好吸收,到底有多少小分子?
小胜肽(中短鍊胜肽),吸收才夠快
胜肽的分子量(比喻為體型),介於蛋白質跟胺基酸之間。人類的身體機制,只需要運用區區20種胺基酸單元種類,就能維持極複雜的生命運轉,靠的就是由20種胺基酸組合成各式各樣的【胜肽】,各種胜肽参與著生命運轉。
由於胜肽分類極為龐雜,從分子量來衡量估算胜肽的含量,便是一種簡單明瞭的方法。
一般的區分上,分子量在6000Da以下的,歸類為胜肽,而非蛋白質。當胜肽的分子量低於2000Da,就被視為小胜肽(或:中短鍊胜肽)。
小胜肽除了直接吸收,也是生體機制可以直接運用的活性型態,所以,這種小胜肽,非常有價值,科學界都在鑽研這個影響人類未來的領域。
分子量測定的結果顯示,牧田烏骨滴雞精,總胜肽佔比高達90%,2000Da以下的小胜肽,佔了80%。
延伸閱讀
【寄送】 台灣 TW |
【寄送】 美國 英國 加拿大 US UK CA |
【寄送】 澳洲 紐西蘭 歐陸 AU NZ EU |
【寄送】 日 韓 新 馬 JP SK SG MY |
|
【寄送至】 香港 澳門 中國 HK MO CN |
所有文章主題
牧田MU10部落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