魚油是什麼?需要補充是為了什麼?Omega-3有哪些?
魚油是什麼?需要補充是為了什麼?
魚油是從富含脂肪的魚類(如鮭魚、鯖魚、沙丁魚等)中提取的油脂,主要成分是Omega-3脂肪酸,主要功效成分主要是EPA(二十碳五烯酸)、DHA(二十二碳六烯酸)。Omega-3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,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,必須從食物中攝取補充。
魚油的有效標成分是哪些?,功效是什麼?有哪些研究文獻?
魚油中主要機能成分EPA、DHA的保健功效,已有許多研究成果文獻,受到醫界學界廣泛認同。適用範圍主要在孕產哺乳期婦女、高油飲食者、外食族、3C重度族群、中壯高齡保健等族群。
Omega-3各種功效的詳細說明,可進一步搜尋相關介紹,搜尋關鍵字:【EPA DHA 功效】。
好文推薦 魚油腥味很重嗎?怎樣才減低腥味?油脂易變質氧化,品質難穩定? 看看科技如何克服這個難題。 https://www.mu10.com.tw/blogs/news/185003
Omega-3只有EPA、DHA? 有沒聽過DPA、ALA?
Omega-3脂肪酸家族成員,EPA和DHA是最廣為人知的,但DPA、ALA也是其中成員,同樣扮演重要角色。
|
ALA α-亞麻酸 |
EPA 二十碳五烯酸 |
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 |
DPA 二十二碳五烯酸 |
ALA α-亞麻酸 |
亞麻籽、核桃 |
深海魚類 |
深海魚類 |
海豹油、母乳、魚油 |
特性 功效 說明 |
主要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,如亞麻籽、奇亞籽、核桃等。 可以在體內轉換成EPA和DHA,但轉換效率較低。 |
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,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,必須從食物中攝取補充。 |
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,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,必須從食物中攝取補充。 |
DPA在體內可以轉換成EPA,被認為是EPA和DHA的前驅物,因此在體內可以延長Omega-3的作用時間。 |
好油只補充Omega-3就夠了? 油脂攝取,369均衡法則
補充Omega-3固然重要,但只補充單一種類的好油並不夠。均衡攝取各種好油脂,才能維持身體健康。脂質是人體重要的熱量來源,適量攝取有助於補充能量,且脂質具有保護作用。
油脂攝取最重要的是:均衡。油脂並不分好壞, 都是人體必需營養素。只是因為飲食習慣的變遷,那些吃多了,那些吃不夠,進而形成健康風險。
不飽和脂肪酸 |
飽和脂肪酸 |
||
【多元】不飽和脂肪酸 |
【單元】不飽和脂肪酸 |
||
Omega-3 |
Omega-6 |
Omega-9 |
saturated fat |
常見來源:深海魚類(如鮭魚、鯖魚)、亞麻籽、奇亞籽。 |
常見來源:植物油(如大豆油、玉米油)。 |
常見來源:橄欖油、酪梨、堅果(如杏仁、腰果) |
常見來源: 紅肉、牛油、豬油。 、椰子油 流動性較差,通常為固體的形態出現。 |
有意識攝取補充, 依每日建議攝取量為參考。 |
常用之烹調用油多以Omega-6為主,無特殊情況,應不需額外補充。 |
有意識攝取補充, 依每日建議攝取量為參考。 |
適量攝取,過量可能增加壞膽固醇,影響心血管健康 |
重點提醒 (1)注意油脂攝取的總量,避免過量。(2)減少攝取反式脂肪,如油炸食品、加工食品。(3)多樣化飲食,從不同食物中攝取各種好油脂。 |
魚油吃下肚,身體是怎麼消化吸收利用的?
魚油中的Omega-3脂肪酸(主要是EPA和DHA)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利用過程相當複雜,以下簡要說明:
1.【消化吸收】
攝取EPA、DHA後,消化器官分泌的胃酸、膽汁、脂肪酶,會將Omega-3進一步分解、乳化成更小的分子,然後由小腸絨毛吸收進入淋巴系統,進入身體內部循環。
2.【體內運輸】
吸收後的EPA和DHA會與膽固醇、磷脂等物質結合,形成脂蛋白,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身體各個組織分別利用,參與身體多個器官的生理機運作機制。
3.【代謝】未被利用的EPA和DHA,會經由肝臟代謝,最終排出體外。
影響魚油吸收的因素
1.食用情境
與含有脂肪的食物一起食用,可以促進魚油的吸收。
2.魚油的3種型態 rTG、EE、TG
魚油的型態會影響其吸收率,以rTG型魚油的吸收率最好,TG型次之,EE型吸收率較低。
TG、EE、rTG,3種魚油型態,哪裡不同?
魚油的TG、EE、rTG型態,是指Omega-3脂肪酸在魚油中的結構形式。從原始魚油型態開始,再經過酯化濃縮處理,因此產生TG型(天然型態)、EE型(乙酯型)、rTG型(再酯化三酸甘油酯型)。
不同的結構形式會影響魚油的吸收率、濃度、風味和穩定性。
|
rTG 型 |
EE 型 |
TG 型 |
摘要 說明 |
雙重酯化濃縮處裡後的rTG型魚油,可將Omega-3濃度提高至80%以上,同時還保持了與人體內三酸甘油酯相同的油脂型態,故吸收率好。 是目前最品質等級的魚油形式。濃度高,吸收率也高。 rTG型的穩定性較高,不容易受到氧化。 |
單次酯化濃縮處裡後的魚油型態,Omega-3含量可提升至50~70%。 單次酯化後的型態與天然狀態不同,雖然濃度有提升,吸收率卻也會減損。 EE型的穩定性較差,容易受到氧化。 |
魚體內的Omega-3脂肪酸結構大多以TG形式存在,是三種型態中最接近天然的魚油,吸收率好。缺點是Omega-3濃度較低,約只有30-50%。 最早期魚油提煉技術產出的,即是TG型魚油。 TG型的穩定性一般,容易受到氧化。 |
濃度 |
高 |
中 |
低 |
濃度 |
高 |
中 |
低 |
吸收率 |
高 |
低 |
高 |
成本 |
高 |
中 |
低 |
萃取技術 |
高 |
中 |
低 |
保存穩定性 |
高 |
低 |
中 |
風味 |
腥味少 |
腥味明顯 |
腥味明顯 |
魚油的魚獲來源?怎麼製造的?
魚油產業主要以深海小型魚類為主要魚獲來源,例如沙丁魚、鯷魚、鯖魚等。這些魚類富含Omega-3脂肪酸,且由於其生命週期較短,累積重金屬等污染物的風險相對較低。
部分魚油也可能來自其他魚類,例如鮭魚、鱈魚等。大型魚類可能累積較多的重金屬,因此在選擇魚油時,應注意其魚種與來源。
魚油的製造過程包括許多步驟,從捕撈到萃取、濃縮,非常重視新鮮與時效性。
捕撈 |
魚類在深海中捕撈後,迅速運往加工廠,時效與新鮮度是品質重要關鍵。 |
萃取 |
將魚類進行加工,提取魚肉和魚油。當今先進的魚油萃取技術有真空分子蒸餾、超臨界萃取兩大流派。 |
純化 |
提取的魚油需要經過精煉,去除雜質、污染物和腥味。 |
濃縮 |
為了提高Omega-3脂肪酸的含量,部分魚油會進行濃縮處理已達成更高的濃度與純度。先進濃縮技術有低溫分子蒸餾、超臨界流體層析兩大系統。 |
封裝 |
精煉和濃縮後的魚油會被封裝成膠囊或液體形式。 |
魚油的萃取、濃縮與純化,主流的先進技術有哪些?
魚油的萃取、濃縮與純化技術日新月異,應用這些技術的目標在於提高魚油的純淨度、濃度和穩定性,同時減少環境污染。主流的商用量產技術,分為真空分子蒸餾與超臨界萃取兩大系統,兩個系統基本原理差異不大,算是各有所長,其生產的魚油品質也不相上下。
實際上,這兩種技術並非互相排斥,而是可以結合使用。通常情況下,會先使用分子蒸餾初步純化魚油,然後再使用超臨界萃取進一步提高純度和濃度。選擇魚油產品時,應關注產品的生產工藝和品質認證,以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超臨界流體萃取 SFE |
真空低溫/短程分子蒸餾 VMD/SDP |
其他新興技術 |
利用超臨界狀態的二氧化碳作為溶劑,在低溫高壓下提取魚油。 |
利用不同脂肪酸的蒸發點差異,在真空低溫環境下進行分離和純化。 |
層析分離技術 |
能夠有效提取Omega-3脂肪酸。 |
高純度:有效去除重金屬、戴奧辛等污染物。 |
SF-SMB技術 |
避免使用傳統溶劑,減少殘留風險 |
高濃度:能夠濃縮EPA和DHA。 低溫操作,減少Omega-3脂肪酸的氧化。 |
酵素輔助萃取 |
廣泛應用的技術,用於高純度魚油的生產。 |
魚油精煉的重要步驟,用於提高Omega-3濃度與純淨度。 |
技術初步開發成功,小量應用中。 |
SFE技術專利註冊數量多,屬於公開的量產技術。採用者主要為德國、西班牙等業者。 |
VMD/SPD 技術的主要以挪威業者為主,採獨家商業機密策略,並不以專利權方式推廣。 |
新世代的魚油提取技術,使得魚油產品的品質不斷提升,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、更有效的Omega-3補充劑。 |
低溫真空分子蒸餾 ?超臨界萃取?有什麼不一樣?哪種好?
低溫真空分子蒸餾和超臨界萃取都是魚油純化和濃縮的先進技術,它們的原理和優缺點有所不同:
低溫真空分子蒸餾: |
超臨界萃取: |
原理: 利用不同脂肪酸的沸點差異,在真空和低溫環境下進行分離和純化。 通過加熱使魚油中的成分蒸發,然後在不同的溫度下冷凝,從而分離出目標成分(如EPA和DHA)。 |
原理: 利用超臨界狀態的二氧化碳作為溶劑,在低溫高壓下提取魚油。 超臨界二氧化碳具有氣體的擴散性和液體的溶解性,能夠高效提取目標成分。 |
優點: 能夠有效去除重金屬、戴奧辛等污染物。 可以濃縮EPA和DHA,提高魚油的濃度。 低溫操作,減少Omega-3脂肪酸的氧化。 |
優點: 高效、純淨,避免使用傳統溶劑,減少殘留風險。 環保,二氧化碳無毒、可回收。 低溫操作,保持Omega-3脂肪酸的活性。 |
缺點: 需要高真空環境,設備成本較高。 對熱敏感的成分可能會受到影響。 |
缺點: 設備成本較高,技術門檻較高。 通常會先經過分子蒸餾,初步提升魚油純度,再進行超臨界萃取。 |
實際上,這兩種技術並非互相排斥,而是可以結合使用。 通常情況下,會先使用分子蒸餾初步純化魚油,然後再使用超臨界萃取進一步提高純度和濃度。 因此,選擇哪種技術取決於產品的具體需求和成本考量。 |
TG、EE、rTG,這些型態的魚油哪裡不同?
魚油的TG、EE、rTG型態,主要是指Omega-3脂肪酸在魚油中的結構形式。不同的結構形式會影響魚油的吸收率、濃度和穩定性。以下詳細說明三者的差異:
|
|
|
|
|
|
|
|
|
rTG魚油一定是首選?
rTG魚油因其高吸收率和高濃度,在市面上備受推崇,但它並非絕對的「首選」。rTG魚油的優勢:
|
|
|
|
|
|
|
好文推薦 魚油有產地嗎?哪一國的魚油,差別在哪裡?如何有效避免魚油原料中的環境汙染物? https://www.mu10.com.tw/blogs/news/185017
頂規品質rTG魚油